原标题:权威公布3项环保实用技术!涉及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镉污染稻田等治理
为发挥环保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促进环保实用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引导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满足排污单位对环保技术和产品的需求,省生态环境厅、省科学技术厅每年集中组织开展年度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评选工作。现将2022年度入选的环保实用技术在本栏目中分期予以推介,有相关治污需求的单位可在实际应用中参考联系选择。
今天展示的是湖南鑫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湖南未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持有的3项环保实用技术。
湖南鑫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注册资本4.2亿元,下属11家控股公司,是一家具有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综合环境服务企业。主要从事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治理、污水资源化、流域水生态修复、环保水务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智慧水务等领域的建设运营、环境检测、第三方托管服务等。公司拥有多项资质及核心技术,获批专利60余项;目前运营污水处理规模约80万吨/天,服务区域覆盖3省8市,服务人口近500万,已发展成为湖南省水务领域具有较强竟争力的民营龙头企业。
针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存在占地大、能耗药耗高和去除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流体力学和反硝化除磷理论,以“分配式垂向环流厌氧/缺氧——卷式填料挂膜好氧——吹脱消氧——沉淀”工艺为核心,形成了分配式垂向环流强化反硝化除磷(XDP)技术。该技术适应我国城市污水低碳氮比水质特征,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规模,完成了多污染物协同去除及能耗和药耗“双减”,实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经济、低碳、协同、高效处理,可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和原位提标扩容改造项目。
处理后出水达到《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T 1546-2018)一级标准。
1、研发硝化液回流和污泥回流工艺方法,在无物理分区条件下,实现厌氧/缺氧交替环境的高效传质和反硝化脱氮除磷。
2、构建基于特殊悬浮生物载体填料的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生物系统,具有活性污泥法和传统生物膜法的高效性、运转灵活性、耐冲击负荷、泥龄长、剩余污泥少的特点。在低 C/N 条件,提高有机污染物、总氮、总磷去除效率。
3、构建梯级布气、垂向环流协同填料拦截和吹扫相结合的工艺系统,降低回流消化液中 DO 含量,提高反硝化碳源利用率。
4、采用单一池体结构,通过流体优化与内部分区实现节约土建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具备占地面积小、总水力停留时间少、运行费用低、污泥产量少、操作灵活等优点。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是隶属于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也是湖南省唯一的省级环保科研机构,现设有11个环境公益类业务部门、5个管理部门、一个全资公司——湖南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有“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水污染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等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建“洞庭湖野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
湖南未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未名生物环保集团,总部设在北京,主营环保技术的设计、研发、生产、安装调试和运营管理等业务。公司开发的中小城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无害化增值处理技术已形成5t/d、10t/d、30t/d、60t/d产品系列,并在湖南、广西、河北等省份推广10台套。
村镇生活垃圾双解固液气三相协同与多级循环关键技术综合依据金属催化剂多相催化制氢耦合原理、无焰燃烧原理及多级旋流蓄能氧化原理,基于农村生活垃圾不同组分特性,通过高含氧量与高含氢量垃圾组分与金属催化剂进行热化学耦合,经过蒸汽重整、加氢脱氧等热解过程,实现热化学处理过程中农村生活垃圾各组分的定向转化,制取高值化可燃气。同时,碳化后的组分进行无焰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折转式烟道多级旋流蓄能氧化室进行高温反应,烟气中的二噁英得到分解,而烟气中的碳氧化物(COx)和氮氧化物(NOx)经过CO-NO气固催化反应后生成N2和CO2,最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减污降碳热处理过程。本技术适用于处置中小城镇、社区和村镇的生活垃圾。该技术知识产权归属为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湖南未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发明了双解工艺(低温热解+高温气化+富氧分解),实现了混杂村镇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
2、实现了低温热解气、高温烟气、水蒸汽、焦油产物等多级循环利用,通过各工艺单元分区的温度和氧气精准控制,保障工况稳定性,并显著提升系统热效率。
3、开发了基于烟气循环的CO、NOx、PCDD/Fs等污染物协同抑制与分解技术,实现了尾气低污染排放。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是湖南省农科院下辖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营土壤资源、植物营养与施肥、现代农作制度、农田生态环境、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新型肥料研究与技术服务。拥有“农业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株洲南洲镇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站”等国家和省级科研、产业化创新平台;先后承担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70余项,获科技奖励成果13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4部,制订地方标准及技术规程17项。
本技术利用湘西丰富的磷矿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石等矿物,采用矿石高温煅烧、水淬处理、钙镁硅磷活化等核心技术,激活矿物中钙、镁、硅、磷等元素有效性,生产出性能稳定的矿物质水稻降镉专用肥;产品作水稻基肥使用,结合第二次翻耕均匀撒施后平田,达到泥肥融合,施肥后两天不排水,使肥料溶解被土壤吸附,水稻移栽活蔸后施分蘖肥,施分蘖肥四天后,立即排水,直至分蘖末期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保持田间薄水层,以利钝化土壤有效镉及利用元素拮抗关系,阻碍植株对镉的吸收和植株中的镉向稻谷转移,达到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的目的。本技术产品适用于在轻中度镉污染稻田使用。
水稻降镉降镉率达60%以上,精米镉含量在0.2 mg/kg以下,水稻单产提高5%左右,并能改良土壤、增强作物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和色泽。
1、本技术利用磷矿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石等4种矿物为主要原料,配方独特,生产工艺先进,生产成本大约1500元/吨,适合大规模产业化。
2、技术产品在轻中度镉污染稻田使用量为100-150kg/亩,作基肥施用,使用方便,性能稳定,效果明显。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