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 (记者梁海全 杨涛利)新疆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疆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新疆地区经济社会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要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环境问题。
新疆的环境保护,既离不开新疆当地环保部门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也需要全国环保系统的大力支持。开展环保技术援疆工作,是推进新疆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11月20日,2014年全国环保系统技术援疆工作总结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来自援疆省市的19名技术援疆干部结束为期8个月的援Kaiyun 开云疆工作,即将回到他们原来的工作岗位。
自2011年全国环保系统技术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各地环保部门选派了一批优秀干部和业务骨干来到新疆各地环保部门工作,经受考验和锻炼。这些援疆干部牢记使命,勤勉敬业,恪尽职守,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心血,使技术援疆实打实落到了实处,使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技术在新疆落地生根。
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委、政府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发展理念,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将生态环保作为新疆“安身立命”的大问题进行全面部署,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实施重点区域流域污染治理,精心呵护着“三山两盆”的秀美山川,让生态环保为美丽新疆增绿添彩。
2011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启动全国环保系统技术援疆工作,当年6月全国环保系统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环保部部长在会议中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援疆工作会议精神,不折不扣落实环保对口援疆各项任务,为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促进新疆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环保部结合“十二五”对口援疆规划的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将环保援疆工作与规划任务紧密结合,印发了《全国环保系统“十二五”对口援疆规划》,把规划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各省(区、市)环保厅(局)。国家环保部还出台环保援疆细则,明确支持新疆扩大中央财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
2014年9月,环保部出台了《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支持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细则》,提出将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保护、环保能力建设、政策保障和组织协调6个方面,大力支持加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
环保部将支持新疆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积极协调支持新疆扩大中央财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把南疆四地州有关市县、北疆沿边县市、兵团相关团场纳入转移支付范围。继续支持新疆开展农村(连队)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以奖促治”政策,开展传统村落环境治理。
为确保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有效落实,2013年对《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补充完善,特别增加了资金监管要求,提出县市要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工作。同时,严格规定不得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楼堂馆所及形象工程建设,不得用于竞争性领域。如有违规,一经发现,自治区将按照违规资金数额相应扣减等额转移支付。
多年来,环保部对技术援疆工作非常重视,环保部人事司更是精心组织、大力协调,付出大量心血;各援疆省市环保部门积极响应、全力支持,派出最优秀的干部,最优秀的人才。新疆环保系统各受援单位对技术援疆干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真情交流、工作上全力支持、管理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体贴。根据援疆同志专业特长安排合适岗位,明确职务,做到有职有责有权,想方设法给技术援疆干部提供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最短的时间让援疆同志适应当地的工作和生活,及时解决大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使援疆干部无后顾之忧,充分发挥技术特长。
据了解,近几年援疆省市环保部门连续选派4批共113名业务骨干到新疆14个地州市环保部门和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进行为期8个月的技术援疆工作。援疆干部在新疆环保领域发挥了各自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理念,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克服新疆技术障碍,及时解决技术难题,提升新疆的环境监测、监察队伍的技术水平、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把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与受援地实际相融合,并围绕新疆“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两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新疆的环保事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并把自己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受援单位的干部职工。
同时,近年来,援疆省市接收新疆4批73名基层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到内地省市援疆单位学习培训,这些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新疆各地州市环境监测和执法业务水平的提升。
8个月来,19名技术援疆干部远离家乡熟悉舒适的工作和生活,他们一方面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正视暴恐罪的威胁,耐住寂寞,受住艰苦,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圆满完成了技术援疆工作各项任务目标。
来自天津市环境监察总队的援疆干部石佳良援疆期间任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建设项目及现场环境监察工作。
现场就意味着要走出办公室奔走在天山南北。石佳良援疆期间创下了自己工作后的行程纪录:8个月时间,因公出差近70天,总行程4万6千余公里,跑遍了大半个新疆。
石佳良参加了昌吉回族自治州、吐鲁番地区环境监察业务培训的授课工作,参加了哈密地区煤化工专项检查、南疆三地州生态专项监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排污收费稽查、北疆生态专项监察、喀什电厂收费检查等5次专项行动;他带队完成北疆三地州减排与后督察专项检查,工作期间,现场检查企业77家,制作现场监察笔录37份。
从最北边的阿勒泰地区到最南端的喀什地区,从最东边的哈密地区到最西边的伊犁州,全区大部分土地上都留下了石佳良的工作足迹。
在援疆的八个月中,多起暴恐事件在身边发生,愤怒之余,石佳良的内心更加敬佩新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善良人民。“他们镇守边疆,奉献人生,正是这样的新疆精神感染着我,使我明白‘援疆就是奉献石佳良深有感触地说,无论在哪个岗位,做好本职才是奉献。
来自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张自力对口阿克苏地区环保局,虽然张自力在浙江工作,其实他本人却是地道的新疆儿子娃娃,他在新疆出生、在新疆长大,他的母亲和兄姐依然生活在新疆。
此次援疆在张自力看来是一次回报家乡、报效新疆的难得机会。今年3月,张自力离开家回新疆时孩子刚满周岁,他这一走,爱人就要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但家人却是非常支持,嘱咐他要好好干,这让张自力回到新疆工作后更加安心。
虽然在新疆长大,但是在南疆工作生活8个月,还是头一回。张自力深刻感受到南疆的条件艰苦,春季的沙尘暴,一连几天的漫漫黄沙,这些倒还其次,更为严峻的是“”的干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切身体会,张自力深深理解在这样的条件下干事业,需要付出怎样的牺牲。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从有利于开展工作的角度,提高汉族职工的维语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张自力决定学习维语,他死记硬背,在生活中大胆熟练应用,八个月下来,熟练掌握了简单的维语日常用语。张自力认为,理解始于交流,投之以桃,必报之以李,避免简单的标签化,民族团结才能落在实处,各民族就能像石榴籽那样紧密地团结起来。
来自山东青岛环境监察系统的援疆干部安伟在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对口工作,在这期间,安伟因病住院,但出院后他放弃了休假探亲的机会,坚持继续回到岗位上工作。
安伟在援疆结束之际将援疆补贴1万元捐助给乌鲁木齐第六十五中学附小。该校是一所民汉合校,他共捐助尔族学生23人,汉族学生3人。
“我在新疆8个月才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希望这个小小的行为能带动更多的人去关心新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安伟说,忘不了自己在新疆工作期间受到的照顾和关怀,更忘不了新疆质朴的各族群众,而自己这次捐款行为也得到了母亲、妻子、儿子的大力支持。
今年3月16日,是王耀辉当爸爸的日子,但女儿出生仅3天,这位来自广东省的援疆干部就登上飞往新疆的航班。
多么Kaiyun 开云的不舍,多么的难过,无法言表。王耀辉想:舍弃小我,Kaiyun App下载 全站成就大我!来到新疆赶赴喀什后,王耀辉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只是每天晚上和家人视频,以排解思家之苦。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
今年3月,援疆干部陈璇璇离开湖北荆州来到新疆时,是新婚当月。她告别丈夫和亲人,来到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作为一名女同志,她经常深入基层一线现场采样,并主动要求参与维稳值班工作。八个月过去了,陈璇璇与博州的同事结下了深厚情谊,离别时分让她依依不舍。
已经59岁的援疆干部宋春生来自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动请缨来到新疆昌吉州环境监测站。他在工作中热情高涨,不辞辛苦,给年轻的环保业务人员作出了表率。
自治区环保厅组书记孙昌华说:“援疆干部体现出的敬业爱岗、真诚奉献的精神难能可贵,使新疆环保系统的干部职工深受教育,值得全体新疆环保系统的干部职工学习。”
8个月时间,技术援疆干部深入到基层环保一线,和新疆环保系统的干部职工并肩战斗,帮助受援单位理思路、订制度、办培训,悉心教导,扎实工作,在各个环节领域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经验,发挥了非常好的传帮带作用。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的6名同志,先后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挂职,Kaiyun App下载 全站围绕质量管理、分析技术、应急监测、验收监测等核心业务工作,本着人走技术留的原则,耐心地为监测站技术人员传授知识技能。
援疆干部对技术人员进行仪器设备原理、操作、方法开发等方面内容的培训。通过针对性强的集中授课和经验交流提高监测站实验室日常管理水平;通过手把手指导技术人员开发使用大型仪器设备,提高实验室分析技术能力;通过参与对监测数据审核把关,编写监测月报、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季报,提高对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援疆同志的牵头帮助和伊犁州环保局的努力下,他们创建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甲醇、苯并[a]芘等多种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使伊犁州环保局新增有机物监测能力44项,填补了监测项目的空白。
特别是今年,挂职任伊犁州环境监测站副站长的刘军同志在援疆期间,帮助伊犁州环境监测站建立了自治区第一家地州级恶臭实验室,为伊犁州的恶臭污染防治和环境投诉处理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吐鲁番地区环保局结合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援疆干部杨麟所学专业和工作实际,任命他为地区环境监测站站长助理,使其直接参与监测站的各项工作。杨麟结合监测站实际,提出了围绕质量管理、污染源监测、大气与水质监测等核心业务的业务科室轮岗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杨麟围绕质量管理、分析技术、应急监测、验收监测等核心业务工作,通过岗位示范、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帮助监测站的专业技术干部更新知识、提高水平,毫无保留地向同事传授和分享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和经验,手把手地指导技术人员解决现场工作中碰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切实提升了吐鲁番地区现有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王耀辉所在的喀什地区环保局,局组充分信任并对王耀辉委以重任,他成为喀什地区环境监测站站长助理,分管分析室。王耀辉大展身手,完成ICP-MS实验室改造,组织安装调试ICP-MS质谱仪及人员培训,完成编写2012、2013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完成2011-2015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框架的构建,并多次对全站、全地区的环境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人次达到96人次。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新疆条件较艰苦、环境较恶劣的地方,在克州工作的技术援疆干部范少强克服生活工作中的困难,用先进的理念、工作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经验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同志。
范少强组织完成了克州环境监测站专业技术人员上岗证考核工作;编制完成克州《2013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和《2014年1-3季度环境质量简报》;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要求,组织监测站技术人员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实验室的质量活动进行了内部审核,形成《2013及2014年度克州环境监测站内部审核报告》。范少强组织培训环境监测技术人员30人次,使克州环境监测技术人全面掌握分光光度计、溶解氧分析仪、噪声升级仪的操作方法。
援疆干部来到被援单位后,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利用援助这一良好的平台,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协调环保系统援疆有关事宜。
自2011年开展全国环保系统对口援疆工作以来,江苏省环保厅、南京市、扬州市环保局等Kaiyun 开云11个单位,分别对口援助伊犁州环保局及八县两市环保局。2011年9月,江苏省环保厅与伊犁州环保局缔结为友好单位,并签订了协议书,此后,两家对口单位技术援疆和学习交流,全面展开。江苏省环保系统对口援助伊犁州直县市环保资金达1475万元,这些资金支持和援助,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了伊犁州环保系统工作硬件条件。
今年,湖南省环保厅、省监测中心站援助吐鲁番地区环保局53万元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环保系统的基础装备。
2014年,通过开展环保技术援疆,对口援疆省市向克州援助资金180万元,其中江西省环保厅向阿克陶县环保局援助环境执法业务用房项目建设资金150万元;江苏省环保厅援助克州环保局30万元,用于监测设备的购置;江西省环保厅为克州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人次。环保技术援疆工作成效显著,促进了克州环境保护事业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技术援疆不仅及时解决了受援单位技术难题,克服技术障碍,开展一系列新项目、新课题,推进了环境监测、监察等领域的重点工作;还有效提升了新疆环境监测、监察队伍的技术水平、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
援疆干部把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与受援地实际相融合,围绕新疆“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敏锐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为环保事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被采纳并付诸实施,见到了实效,使技术援疆实打实落到了实处,使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技术在新疆落地生根。 (编校/艾吉尔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