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kaiyun,开云,体育,官网,入口,登录,最新,官方,全站,APP下载

开云 开云体育1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 金额超210亿元人民币!中国造船史上最大单笔箱船订单诞生!|开云·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入口·登录·最新·网址·全站·APP·下载
欢迎访问山东淄博开云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401-682-3851
15153386988
公司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开云·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入口·登录·最新·网址·全站·APP·下载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阳光路8号
手机:15153386988

咨询热线401-682-3851

开云 开云体育1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 金额超210亿元人民币!中国造船史上最大单笔箱船订单诞生!

发布时间:2023-04-12 17:29:43人气:

  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4月6日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建造2型1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金额超210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的新纪录。

  业内分析指出,本次订单的签订,既释放出航运业节能减排加速的信号,也展示出了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有利于我国加速融入全球市场和全球供应链,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法国达飞集团作为集团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过去的10多年里,达飞集团在集团旗下船企陆续订造了超70艘绿色高附加值集装箱船。其中已完工交付30余艘,包括中国船舶集团建造的首个超过万箱的1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项目、全球首创LNG动力23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项目等。

  此次订单则包括12艘15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和4艘2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金额超210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本次签约的15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建造6艘,分别由江南造船和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第七〇八研究所自主研发设计。该型船采用绿色甲醇作为主要燃料,可实现全航程净零排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型船总长366米,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型宽51米,型深30.2米,可承载15.6万吨货物。

  4艘23000TEU 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则是2021年6月完工交付的9艘同类型船的升级版,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造、七〇八所自主研发设计,同样拥有完全自主。该型船总长399.9米,型宽61.3米,货舱深度33.5米,甲板面积23978平方米,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该型船一次能装下23000只标准集装箱,可承载22万吨货物。

  “订单金额创下新高,主要与船运公司当下现金流较多有关。”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港航研究所副所长陈飞儿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另外,大型动力箱船也将迎来换船潮。”

  根据陈飞儿的观察,2003年-2008年上半年间是航运界下单大批集装箱船的一个时间段,在2005年-2010年形成了交船高峰。一般集装箱船的使用期限是20年左右,眼下十年以上使用时间的集装箱船存量很大,也将逐步开始换船。

  就签约的船舶本身而言,本次签约的16艘动力箱船中,甲醇和液化都属于清洁能源。“和陆地交通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0%以上不同,航运中和清洁能源船舶的占比并不高。这次造的新船皆采用清洁能源,可以视作航运界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的信号。”陈飞儿道。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全球航运领域也正在重视能源环保问题。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2018年,全球航运业碳排放量从9.62亿吨增长至10.56亿吨,在全球碳排放量中占比从2.76%上升至2.89%。在应对气候变化、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2018年4月13日,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承诺到2050年,国际航运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将至少比2008年减少50%。

  “在国际海事组织的推动下,近年来航运也在向节能减排发展,传统的燃油碳排放量较大,新的备选替代燃料中,氨、氢、甲醇和液化的呼声较高。”陈飞儿解释道,燃料的转型升级同时需要对其供应链进行转变,氨、氢和液化天然气需要制冷加压才能保持液体状态,相应的储存、运输成本也有所增加,而甲醇则因常温下是液态、成本相对较低的缘故被采用较多。

  这次的订单也是中国船舶集团首次批量承接甲醇燃料动力箱船订单,标志着中国船舶一举跻身全球新型清洁能源动力船舶俱乐部,为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注入新动能。“中国船舶集团借这次批量生产的机会,可以对自己的清洁能源造船工艺进行升级和优化,显示出后续继续批量承接清洁能源动力船的信心和能力。”陈飞儿说。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

  放眼全球,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指出,这次双方订单的签订,一方面显示了国际航运企业对我国强大制造能力的信任,有利于我国加速融入全球市场和全球供应链,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市场信心、全球贸易正在逐步恢复。

推荐资讯